搜索次數多的確會造成價格上浮,但原因不像普通網友猜測的那樣。為一千來塊錢的機票查來找去,幾乎把屏幕都戳破,會是“不差錢”的主兒嗎?
中國的國內機票價格實行的是公布運價、明折明扣銷售。這意味著機票代理商拿到特定航班、特定艙位機票的價格是透明的。
代理商跑到OTA上出售拿到的機票,好比到證券交易所開了個股票賬戶,不過他們只賣股票給散戶,從來不會從散戶那里買。
與股票不同的是,機票有時效性,必需在起飛前脫手,在確保脫手的情況下,當然售價越高越好。所以機票代理比股票市場的莊家更急切。
OTA是機票競價交易平臺,讓乘客知道有多少航班可供選擇,同時讓代理商知道有多少人對它們的機票感興趣。OTA與證券交易所一樣,提供服務、賺傭金、不賺差價。
據悉,某些航空公司在OTA做直營也會搞隨行就市的浮動。
炒股的人都只知“流通盤”只有幾千成股的“小盤股”價格波動大。特定日期、特定航班、特定艙位的機票充其量只有幾百張,當用戶查尋時可能只剩幾十張、甚至幾張。假如一只股票,只有兩三手賣單(每手一百股),股價會怎樣?
這就是為什么查尋機票會造成票價浮動。有網友說“換個手機查”就行,根據上述機票浮動原理,恐怕換手機也不管用。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讓OTA切斷機票代理商獲知用戶查尋行為的通道,讓他們變成“瞎子、聾子”。在資本市場,不讓賣家看到買1、買2……顯然是不公平的,對“機票販子”似乎并無不妥。
OTA迫于輿論壓力或許會對代理機做這樣那樣的限制,但這就相當于用“有形之手”干預市場。
連續報價的競價交易平臺是找到“最大公約數”的有效方式,能夠匹配成功最多的交易量,比如說賣出最多的機票。這就意味著特定航班盡可能多的座位被需要它的人占據,節約了資源,改善了航空公司的效益,乘客也會分享部分利益。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