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至今你家企業還沒有打出生活方式的旗號,或者沒和生活方式沾上邊,似乎你就out了。生活方式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已經無處不在。
優衣庫不再稱自己是技術公司,而是打出了“life wear”的口號,試圖向生活方式品牌轉變;無印良品,印象中最典型的生活方式品牌,正試圖包攬你生活的全部,從衣服到日用雜貨、餐廚具、文具、家具及零食到空氣凈化器、自行車之類的生活用品超過7000種;小米,不止賣手機和電腦,還售賣生活所需的幾乎所有電子產品,以“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第一輛平衡車、第一個鼠標墊……”為路徑展開了生活方式生意;甚至連房地產開發商榮盛也貼上了生活方式的標簽,在高鐵座椅上打出了自己是“生活方式運營商”的廣告。
酒店本來就是生活方式的領跑者,在生活方式領域自然也不甘落后。前不久,全球第一家無印良品酒店在深圳火爆開業,它帶著生活方式的基因跨界而來,吸引了眾多粉絲,也刷爆了酒店人的朋友圈,雖然有一些質疑聲,但卻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
早些時候,代表北歐生活方式的宜家也宣布將于2019年在長沙開設酒店。而奢侈品領域的寶格麗動作比宜家、無印良品還要快,2017年,已經在北京開了1家代表意大利奢侈生活方式的寶格麗酒店。“對無印良品、宜家、寶格麗這樣的零售品牌來說,酒店無疑是一個合適的場景,除了展示體驗產品、聚集流量以及與消費者近距離接觸外,還能通過設計和裝潢來打造品牌美學和生活方式”,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這樣認為。
當然,生活方式酒店原本也應該是酒店人的主場。2015年,喜達屋旗下源宿品牌進入中國,這個品牌主打綠色環保,目標客戶群為講求環保態度、追求高科技的新生代旅行者,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該品牌中國第一家酒店蘇州科技城源宿酒店還于《都會》雜志舉辦的2016年度酒店大賞中榮獲“最佳綠色生活方式酒店”大獎。此外,希爾頓、凱悅、雅高等著名酒店集團都在創造生活方式類的酒店品牌,例如希爾頓推出的Canopy品牌,凱悅推出的Hyatt Centric品牌;雅高創建的一個新的生活方式部門,涵蓋了Jo&Joe、25hours和Mama Shelter 3個品牌。今天,如果哪個國際酒店品牌旗下沒有生活方式酒店,似乎都變得不正常了。
而且,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洲際2004年發布英迪格、凱悅2007年推出安達仕、萬豪2010年推出愛迪遜時,都極力標榜這些品牌的精品酒店格調,但現在卻強調它們的生活方式屬性。瑰麗旗下的貝爾特酒店本是精品酒店定位,現在也有人說它是倡導社交和鏈接本地生活的生活方式酒店。好像一瞬間,原本大家熟悉的國際精品酒店品牌,都搖身一變成為了生活方式酒店品牌。
“其實,生活方式品牌早就存在,W酒店就是對追求夜生活、社交、潮流等生活方式的一種淋漓盡致的體現。這些國際酒店集團從創立一個全新品牌的角度出發,希望帶給不同客群不同的體驗,于是加重了對某類品牌的設計元素、社交功能的導入,實際上已經在踐行生活方式酒店的理念了,只是當時還沒有生活方式酒店這個概念而已”,浩華管理顧問公司董事李芝惠表示。
不僅國際酒店在生活方式領域大放異彩,國內酒店生活方式品牌也花樣百出,其發展速度、創新能力相比國際酒店,不僅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亞朵可謂是國內最著名的生活方式提供商。除了“睡”之外,合理嵌入的閱讀場景(上海三聯等圖書公共空間)、購物場景(貓王,美好Plus等O2O體驗式消費)、甚至社群場景(吳曉波頻道會員等),在亞朵酒店里形成了一個生活消費服務產業鏈的閉環,其生活方式產品不斷創新,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從經濟型酒店起家的鉑濤集團也于2016年推出“全球生活方式體驗中心” Lifestyle lab,該中心擁有來自不同國家引領生活方式的酒店品牌,如來自奧地利的H12酒店、法國的安珀酒店、德國的亞美隆酒店、西班牙的巴塞羅酒店及本土的鉑濤菲諾酒店。
錦江旗下的錦江都城酒店也是生活方式品牌,它以“生活美學家,我的生活方式”為品牌理念,致力于為人們創造一種回歸本真的生活方式。東呈國際集團甚至在2018年1月將企業使命變成了“東方生活方式的世界使者”,并宣布將通過組建“新東方生活方式研究院”、舉辦2018當代東方生活方式高峰論壇、發布首部《當代東方生活方式藍皮書》等,呈現東呈的當代東方生活方式的全新主張和態度。
此外,業內還有像青普旅游和千里走單騎這樣的度假類生活方式公司。青普旅游創始人王功權經常說:青普做的不是酒店,也不是民宿,而是人文度假生活方式的提供商。青普收購的花間堂更是大家心中典型的生活方式品牌,它借李白詩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中的“花間”兩字,希望向人們傳達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千里走單騎,集精品藝術酒店、民宿群落和特色小鎮于一體,近年來也打出了高端度假生活方式運營商的口號。諸如此類的度假生活方式公司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為什么生活方式酒店突然間變的如此大紅大紫?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活方式酒店以及它到底有何撩人之處?
追溯“生活方式”一詞的起源,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可能是最先明確定義它的人。他認為,生活方式是人們根據某一中心目標而安排其生活的模式,并通過活動、興趣和意見等體現出來,而這個中心目標是人們自身缺乏的、未具有的優勢或其思想中固有的某種價值觀。
而對于生活方式酒店的概念,亞朵創始人王海軍最早提出:生活方式酒店是從單一酒店服務向生活方式服務跨界,通過在酒店內為用戶打造方方面面的生活場景,使酒店除了住宿,兼具人文藝術、社交空間、時尚健身、購物出游等功能,為用戶帶來“房+X”的全天候品質生活的溫暖體驗。可以說,生活方式酒店的關鍵就是傳遞一種能讓客人獲得與眾不同的、充分體現其價值觀的美好體驗。
今天,人口數量眾多且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一代——千禧一代,正重新定義著酒店業的發展。他們本身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環境下,沒有太多經濟上的負擔,個人的旅行經驗豐富、見聞廣闊,對住宿產品更加挑剔,喜歡嘗試獨特的、新鮮的事物,尋求更多趣味性的、有價值感的產品與服務。生活方式酒店傳遞的這種與眾不同恰恰迎合了他們的胃口。
中產階級崛起也是生活方式酒店大熱的原因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的主流。他們注重身體更注重心靈的體驗,他們追求除了簡單的住宿外,更多元、更有品質和個性及更能引起共鳴的體驗產品。在李芝惠看來,正是消費者的升級迭代,以80后、90后和中產階級為代表的新消費群體的崛起,推動了生活方式酒店火爆局面的形成。
而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而統、大而全的時代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和細分生活方式時代的到來。酒店的位置、環境、服務和產品都很重要,但在當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倡導哪種生活方式、吸引哪一類消費群體愈發顯得格外重要。
在越來越追求享受和個性化消費的當下,酒店不僅是入住之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有人喜歡時尚的城市生活方式,有人喜歡悠閑的鄉村度假生活方式,有人追崇西方的生活方式,也有人更親睞中式的生活方式……
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方式酒店正成為一個新的“爆點”。誰能將戰略思考面對消費者市場,與消費者做深入透徹的對話,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尋到生活方式的演變節拍,踩準這個時代的鼓點,誰必將贏得未來。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