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強和女兒在極地博物館前合影
在芬蘭拉普蘭省深度了解北極
2月21日中午,重慶日報記者聯系上李明強時,她正在芬蘭薩里山的森林中。這個春節假期,她和12歲的女兒車弈姍來到北極圈,進行“追光之旅”。
“去年春節,我和女兒還去了南極大陸,參觀中國長城站。”李明強說,女兒在小學期間已經走遍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以及多個國家的重要博物館。
母女倆現在是三峽博物館的“母女志愿者”解說員組合。“我在‘歷代錢幣’廳,女兒在‘城市之路’廳。”李明強驕傲地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女兒見媽媽在博物館服務,“主動要求和媽媽一樣,加入‘小小講解員’行列。”
李明強說,極地博物館讓她們深度了解了北極。“這座博物館的展廳都在地下,就像當地人在冰下避寒一樣。”據介紹,極地博物館主要關注北極的生存環境和物種,同時還介紹當地的民俗風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是芬蘭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里有很多互動項目,女兒還用放大鏡觀察各種北極動物的皮毛,感覺非常有趣。”李明強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除了參觀博物館,在芬蘭之行中,美麗的極光也讓她們沉醉不已,“童話世界,如夢似幻。”
袁瑜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前留影
在埃及開羅被圖坦卡蒙黃金面具震撼
假日期間,袁瑜來到心儀已久的埃及國家博物館。
“8年前就想來埃及,當上志愿者之后這種愿望更加強烈了。”袁瑜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去年6月成為三峽博物館的志愿者后,她已經能講解2個常設展覽和“玉器與良渚文明”等3個特展。
“埃及國家博物館的藏品非常豐富,一進館就能感受到那種莊重和大氣。”袁瑜介紹:“圖坦卡蒙黃金面罩實在太讓人震撼了,上面的寶石和彩色玻璃過了幾千年還是這么美!”說到參觀埃及國家博物館的經歷,袁瑜感嘆。
此外,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也讓袁瑜印象深刻,“牙齒、頭發甚至是腳指甲蓋都清晰地展現出來,不得不佩服埃及人的防腐技術。”
石正萌(左一)和媽媽(左三)教外國友人包餃子。(本欄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在日本東京看到中國文物
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史論專業學生石正萌還不滿21歲,從2010年成為三峽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以來,她已經可以講解3個常設展覽。
春節長假前夕,石正萌和媽媽一起去日本旅游。在繁忙的旅途中,她專門擠出2月14日上午的時間參觀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了解一個國家,必須要去這個國家的代表性博物館。”石正萌說,她外出旅行,去博物館“打卡”已經成為習慣,如今已經去過近40座博物館。
“我們重點參觀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本館和東洋館。”她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因為具備一定的日語基礎,本館展示的日本本土文物她基本都能看懂,東洋館展出的中國文物則讓她倍感親切。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