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的測算,過去三年,我國旅游綜合最終消費占同期國民經濟最終消費總額的比重超過14%,旅游綜合資本形成占同期國民經濟資本形成總額的比重約6%,旅游綜合出口占國民經濟出口總額的比重約6%。其中,2017年旅游業綜合貢獻8.77萬億元,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達11.04%,對住宿、餐飲、民航、鐵路客運業的貢獻超過80%,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8000萬人,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達10.28%。
同時,李金早指出,旅游產業社會綜合效益已更加凸顯。2017年,我國人均出游已達3.7次,旅游成為衡量現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剛需。同時,旅游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并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很多地方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過發展旅游轉化為金山銀山。“5·19”中國旅游日成為真正的旅游惠民日,近3年各地推出上萬條旅游惠民便民舉措,推動旅游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三大旅游市場持續健康增長,預計2017年旅游總收入5.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2.81萬億元,年均增長15.83%。2017年國內旅游市場為50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69.12%,年均增長11.08%;2017年國內旅游收入為4.5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01.15%,年均增長15%。2017年入境旅游人數為1.39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5%,年均增長1%;其中外國人2017年為2910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7%,年均增長1.4%。2017年出境旅游市場為1.29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了4580多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年均增長9.17%。
此外,李金早在報告中提到,我國目前的旅游產業體系也日臻完善。目前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506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00個,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6個,國家濕地旅游示范基地10個,在建自駕車房車營地514個,還有一大批健康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科技旅游、研學旅游等“旅游+”融合發展新產品,初步形成了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并重、旅游傳統業態和新業態齊升的新格局。同時,旅游現代治理體系也已初步建立。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成立旅游警察205家、旅游巡回法庭280家、工商旅游分局132家,“1+3+N”旅游綜合改革效果顯著。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