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廣東省旅游溫泉水溫水質專家組針對省內16家溫泉企業水質進行認證,其中廣東溫泉賓館、韶關曹溪溫泉、珠海海泉灣度假區、金山溫泉、江門古兜溫泉等15家溫泉企業的水質被認定為“真溫泉”。
該專家組組長由廣東省旅游協會秘書長、廣東溫泉行業協會秘書長蔡濤擔任,其余專家由地質專家、中醫藥大學教授、業界人士以及媒體組成。專家組以《溫泉企業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LB / T016-2011、《旅游溫泉標識使用規范》DB53/T256-2008等國家標準為依據,對由廣東省地質實驗檢測中心給出的16家溫泉企業水質檢測報告進行綜合研審,最終判定溫泉真假。
據了解,廣東省溫泉資源豐富,其溫泉數量僅次于西藏、云南,位居全國第三位。廣東省國土資源部門統計,廣東已探明的可開發溫泉達300多處,可接待游客的溫泉90多處,其中開發為集休閑度假、保健游樂、商務會議等為一體的大型溫泉旅游風景區30多處,約占全國已開發溫泉旅游區總數的1/3,全省每年溫泉產業營業收入近百億元。
“溫泉經濟”雖已成為廣東省旅游的增長亮點,但“廣東的確存在假溫泉”。廣東省地質技術工程咨詢公司、教授級高工陳坤泉表示,“假溫泉”雖有但并不普遍,水溫水質認證可以幫助消費者辨別真假。
對于溫泉認證指標,廣東省地質局勘探部部長、教授級高工梁池生認為,根據國家溫泉行業標準,水溫需達到34攝氏度以上才能被稱為“溫泉”;水質方面,對人體有用的化學組分主要是氟離子、偏硅酸、鋰、鍶、氡等,另外,PH值及礦化度,也是重要參考指標。
豐富的溫泉資源帶動了產業鏈企業的發展,但業內也不可避免存在魚目混珠、標準混亂的現象。雖然國內一些省份已制定了溫泉旅游業的相關標準,但依然缺乏相對完整的標準體系。
早在2008年,云南省旅游局提出、云南省旅游業協會SPA與溫泉分會起草、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的《旅游溫泉標識使用規范》等系列標準就已開始實施。該規范是我國首個針對使用天然溫泉或人工開采地下熱水的旅游服務場所的品質認證標準,也是國內首個溫泉旅游服務場所和SPA經營場所的等級標準,補充了我國旅游在溫泉旅游方面的缺失。
作為首部全國性的溫泉行業標準,2011年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溫泉企業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對溫泉水質的水溫、含礦物、水質特性及溫泉企業的泉質要求(包括泉質的分類及其輔助醫療作用)、溫泉水質衛生要求和經營場所的空氣質量等進行規范,明確星級的劃分條件、服務質量和運營規范要求。
2017年,第一部國家級溫泉標準《溫泉服務基本術語》(標準編號GB/T33533-2017)正式頒布,該標準明確了溫泉服務領域的基本術語、界定溫泉服務范圍,從此溫泉服務業統一口徑,各相關方能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
隨著國家級行業標準的不斷出臺,溫泉企業的相關服務和產品更加完善和規范。但就溫泉產業的整體發展而言,標準化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