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個熱詞是轉型——將落后的行業轉型,將落后的企業轉型。而筆者認為,旅游商品行業的潛在市場巨大,但由于旅游商品涵蓋廣泛,涉及眾多產業,需要轉型的是其中一些落后產業和企業,意在通過轉型讓這些企業重新煥發活力。
問題是很多傳統的旅游商品企業轉型時,卻發現很艱難,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缺少現代旅游商品觀念。
長期的慣性思維已經全方位把旅游商品管理者和企業人員的思維固化了,對旅游商品概念的理解還非常陳舊。即使口口聲聲談轉型也是換湯不換藥,旅游商品生產者按照過去的思路繼續生產,旅游商品開發者按照過去的思路繼續開發,旅游商品銷售者按照過去的思路繼續艱難地銷售。傻大黑粗繼續傻大黑粗,粗制濫造繼續粗制濫造,呆板生硬繼續呆板生硬,脫離市場的繼續脫離市場……轉型成為一句口號,而沒有成為行動。
最典型的是隨著復游率的提高,世界各地的旅游紀念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越來越低,某地卻剛剛花大力氣舉辦了旅游紀念品大賽。而且提出要堅決發展旅游紀念品,不發展“大”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發展方向都不清楚,落后的旅游商品企業如何轉型?
二是缺少科學的創新方向。
很多企業總是看到同行生意興隆,而自己卻門可羅雀,搞不懂同是做旅游商品為何差距卻巨大。不久前,一個城市舉辦的旅游商品大賽,在企業選送的大賽作品中,依然可見把景區圖片貼在傳統茶具上的作品。想當年,在生活物資缺乏,缺少文化產品時,這種茶具還有銷路。如今這種器型普通、用意直白的產品很難被大多數游客喜愛。至于大賽作品中還有新開發的老式手機的手機鏈,難道設計者不知現在的大多數手機已經沒有系手機鏈的地方了嗎?大概設計師是穿越而來。一個旅游商品企業應確立創新方向,包括確立產品的創新方向,管理、生產、營銷等方面的創新方向。創新方向要符合市場需求,符合經濟規律,更應清晰地知道本企業在旅游商品產業中的具體位置。
三是缺少與其他領域的融合。
各地都在談如何促進旅游發展,要把旅游收入增加多少多少,作為旅游收入中最大的一類,卻成了配套建設中的配套建設。在國外旅游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旅游景區建設、道路建設、酒店、餐飲、娛樂和各種文化設施建設中,都將旅游購物場所融入,甚至是以旅游購物為中心進行布局建設。城市管理者也針對旅游者制定了各種購物宣傳和優惠政策。旅游購物成為世界很多旅游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旅游的重點。為了讓旅游者輕松、滿意地旅游購物,無論是地方管理者還是企業,樹立誠信、完善服務、宣傳品牌、產品創新等工作應常年不斷。只有將旅游和購物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在讓旅游者滿意的同時,增加旅游收入。
傳統的旅游觀念要轉型,傳統的旅游商品經營方式要轉型,傳統的旅游購物運營模式要轉型,相應的組織方式、資源配置方式也要轉變,傳統旅游商品企業只有轉型才能使企業重塑競爭優勢。旅游商品的特點,決定了其與旅游的融合不僅僅是企業的事,還需要各地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時充分重視旅游購物和旅游商品,才能推動傳統旅游商品企業的轉型,實現旅游收入的增加,促進經濟的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亮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