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游客減少早在去年4月就已初見端倪。根據《參考消息》轉述的入臺登記相關主管部門資料顯示,跟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4月開始大陸赴臺游客就有所下降,5月同比下降18%,6月則減少36%。臺灣統計部門此前數據顯示,7月陸客赴臺人數較去年同期衰退15%,9月大陸赴臺游客同比減少已至37.79%,三季度整體大陸赴臺游客人數同比大幅下降28.4%。
去年7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澄清了“赴臺游中斷”的謠言,否認了“國臺辦對兩岸交流包括旅游方面實施配額”,并表示“大陸游客出游是根據自己的意愿做出選擇”。
針對“下半年赴臺自由行人數開始下降,8月之后同比增幅為負”這一情況,易觀國際分析師朱正煜解釋說:“主要原因是旅游意愿下降。這與臺灣地區政治生態有直接關系,兩岸關系緊張導致大陸游客心理安全感下降。”并且指出,5月換屆和7月客車起火事件是兩個重要轉折點。2016年7月遼寧24人旅游團在臺灣發生旅游大巴起火事件,讓大陸游客對赴臺旅游的安全性產生了質疑。此外,臺灣歧視陸客的言論和事件時有發生。
上海市民汪先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去旅游他不會優先考慮臺灣。“因為臺灣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比如美景、美食,在泰國、日韓都能夠體驗到。”再加上2016年的客車起火事件,和媒體報道的欺詐事件,給他造成不好的印象。
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吸引力提高,對臺灣地區構成了競爭。2015年隨著日本、韓國、泰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對華簽證政策放寬,日元、澳元、泰銖等外幣貶值,各方面利好因素刺激出境游高速發展,2015年出境游客流達到1.2億人次。2016年隨著出境游的普遍化,境外游目的地的選擇更加多元化。
臨近春節,泰國、日韓熱度大漲。“日韓有人氣偶像、時尚舞團、化妝品這些吸引年輕人的元素。”一位90后武漢市女大學生這樣說,“對臺灣沒有太多向往。”
對于大陸普通居民來說,臺灣游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靠情懷支撐。“臺灣作為我國的寶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前只能在電影、詩歌、歌曲里體驗。想去與大陸血脈相連的臺灣旅游,更多是因為情懷。”杭州市民米女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換屆以來,陸客減少越來越明顯,顯然是不認同臺當局對于‘九二五共識’的態度。”臺灣智慧旅游產業協會理事長吳恩惠向界面新聞介紹,2015年大陸游客約為三百余萬人次,約占赴臺游客總人數30%。去年減少了八十萬人次。“對臺灣以陸客生意為主的相關業者影響巨大,包括成立了65年、資本雄厚的復興航空公司的倒閉。”
對此情況,臺灣“中研院”經濟所估算,如果大陸游客赴臺人數減少二成,將影響民間消費大約0.2-0.3個百分點,一年約折合人民幣54億元的損失。餐飲業、酒店業、零售業、游覽車業甚至當地農業收益都將大幅減少。據臺灣地區《旺報》報道,去年5月換屆以來,臺灣地區有20多家游覽車公司關門,專接大陸游客生意的餐廳和華語導游七成打烊或沒了工作,并且出現史上首度萬名業者上街“陳情”的情況。
一位湖南長沙的導游向記者透露,他2015年平均每月能帶2個20-30人規模的赴臺旅行團,最大的團有39人。2016年平均2個月帶3個團,6月之后,基本都是15人左右的小團,20人以上的幾乎沒有。在他看來,臺灣游價格與前兩年相比,有小幅下降但并不是很明顯。行業內,目前還沒有降價以吸引游客的動作。
針對陸客大減,臺“觀光局”已朝分散市場、拓展其他地區來臺游客方向來作補救。同時計劃放寬陸客自由行來臺相關限制,希望爭取更多自由行大陸客人來臺,比如藍營縣市聯手赴大陸、推出“藍色赴臺游”、舉辦線路推介會等。為應對大陸赴臺游客大幅縮減相關從業者的沖擊,臺灣行政院在去年11月撥款3億元協助業者轉型拓源,推出多項國旅優惠,以解燃眉之急。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