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旅游市場的發展,境外游客跟團游逐漸被境外散客個人游所替代。商報記者日前采訪了解到,包括重慶的長江三峽、大足石刻、武隆仙女山等入境游目的地在內,國內景區的境外游散客出游趨勢越發明顯,這對各地的地接機構來說,無異于一場大考。
現狀 地接社縮大團
改走“小包”路線
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國內景區接待入境旅游人數1.33億人次,同比增長4%。記者從重慶市旅游局剛剛出爐的數據了解到,今年1~10月,重慶入境游接待人數268.65萬人次,同比增長12.39%。
在可喜的旅游數據背后,入境旅游正悄然經歷一場變革。1994年就開始經營長江三峽涉外游船的旅游“老兵”劉銘17日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很多地接社都在轉型,昨天才聽說廣西桂林的旅行社把常規的旅行線路全部換掉,只賣酒店和景區門票。”劉銘認為,這些看上去是業務上的小動作,背后卻是一場入境游市場的“大地震”。
“境外的散客越來越多,遠遠超過跟團入境的游客。”重慶另一家出境旅行社負責人馮總告訴記者,賣了十幾年的地接產品不得不從貨架上拿掉。在馮總看來,最明顯的變化是從“全包跟團”產品向小塊的“酒店+門票”、接駁車、導游等散客化的服務轉型。
劉銘提到,他們已將“三峽船票+酒店”打包成“套餐”,從大塊的包團游地接產品中剝離出來,單獨拿到線上、線下渠道去賣。“外賓買張機票就來了,交通又這么方便,小包的散狀產品更吃香。”劉銘強調,入境游客的“耍法”變得更自由隨意,已經不滿足于以前的一站式“機械”出游方式了。
原因 外國游客年輕化
地接產品缺失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6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在入境游客中,25~45歲的中青年占比最多,打破了以老年游客打主力的市場格局。《報告》稱,該年齡段的游客精力旺盛、旅行知識獲取能力強,對前往旅游目的地的“目的地體驗”興趣遠大于跟團游,對地接機構提供的差異化、小眾化的服務更加看重。
然而,地接旅行社順應散客化趨勢進行入境游的需求,尚處于起步階段。仔細分析入境旅游客源結構不難發現,旅行社的嘗試還遠遠跟不上“節奏”。
記者隨機登錄查詢國內多家5A級景區的官網發現,預訂門票、組合產品等方面的“功能性”還普遍缺失。部分境外旅游目的地能輕松實現咨詢、查詢、預訂、購買的“一站式”服務,在國內尚處空白。
“比如國際旅游城市最受散客歡迎的門票組合折扣卡(CITY PASS),國內幾乎還是空白,給許多習慣上景區官網搞定一切服務的入境游客帶來麻煩,體驗性很差。”某旅游行業資深從業人士17日向記者分析稱,入境游還沉睡在過去的“磚頭”時代,極度缺乏國際化的旅游配套服務。在他看來,國內游客比較熟悉的線上預訂等方式,并不適用于入境游客,“景區官網的功能性缺失會導致入境游客的體驗舒適度大打折扣。”該人士稱。
出路 告別“自娛自樂”
景區抱團促銷
挑在人來人往的紐約時報廣場集體“露臉”,哪怕時間再短,也是國內入境旅游目的地走出老舊營銷推廣套路的一次有力嘗試。
記者采訪多位旅游業內人士了解到,“繞過”旅行機構,面對直客進行簡單直接地推介,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取的營銷手段,將明顯帶動美國赴中旅游的熱潮。
“早在三年前,重慶和湖北就曾聯手進行過長江三峽的營銷推廣,抱團打廣告首先具有一定的氣勢。”旅行社老板劉銘坦言,隨著市場環境發生改變,旅游行業不僅要著手鉆研產品、渠道方面的變化,也不能丟掉營銷推廣。在劉銘看來,旅游推介切忌“自娛自樂”,要把費用都用在“刀刃”上,真正為旅游景區帶來實實在在的客源。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