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旅游市場誕生的機遇,還將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亞洲交通等基建設施的完善而獲得放大。馬中旅游促進協會總會長拿督伍安琪稱,目前亞洲旅游尚處于蜜月期,還未真正到達黃金時代,而未來五到十年,隨著亞洲多條重要鐵路的建成、開通,亞洲旅游才真正迎來井噴發展。
為了迎接這一旅游黃金時代的到來,亞洲各國正在做各自的對策,新加坡重點研究千禧一代的消費喜好與模式,中國企業則忙于并購重組,不斷將旅游產業布局延伸至全球市場。
亞洲成為世界旅游發展重心
全球旅游業發展看亞洲,似乎越來越成為旅游業界的共識。
亞洲是全球人口最大的洲,人口總數41.64億,占全球總人數的57.77%。隨著亞洲經濟實力的增強,亞洲旅游在全球旅游版圖的比重也越來越強,比如旅游收入占比在1995年只有19%,到了2014年已經升至30%,占據1/3份額。旅游人數占比也從1995年的15%增加到2014年的23%。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也表示,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中產階級的人口將會達到32.2億,占全球中產階級人口的2/3。石培華認為,巨大的客源市場是亞洲旅游發展的基石,目前亞洲旅游發展總量較高,但旅游整體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發展潛力巨大。
劉詩蘋提供的新加坡旅游局的調查數據顯示,僅以商旅市場為例,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旅市場,在全球每年1萬億的商務旅行份額中占了38%,預計2015年到2020年間,亞洲商旅開銷增長將超過10%,“亞洲商務旅行增長的速度已經比北美地區快,而且是快了4倍。”有意思的是,亞洲商務客人更注重舒適度、休閑旅游。有58%的商務客人不介意在完成公務之后延長逗留天數,42%更不介意是跨越周末、包含周末。他們更愿意工作之余去享受一下旅游的樂趣,這也直接拉動了商旅市場的發展。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義軍指出,作為全球增長最強勁的市場,亞太地區的旅游市場2015年增速達到4%到5%,位于全球前列。其中東北亞和南亞市場,國際游客到訪量均實現7%的增長。亞洲也是旅游產業最發達的地區,在全球五大旅游市場中,亞洲占據東亞及太平洋(7.110, -0.26, -3.53%)市場和南亞市場兩大席位。
“全球旅游進入亞洲時代,亞洲是世界旅游發展的重心與引擎,也是希望和動能。”石培華認為,旅游業全球發展格局面臨深度調整,重心正在東移。
冉冉升起的市場正孕育著巨大的機遇。正如剛從海外看完項目趕回來開會的復星集團副總裁兼旅游及商業集團總裁錢建農所說的,亞洲旅游的黃金時代一定會到來,一個萬億美元級的市場正在誕生,商機無限。
而這其中,中國旅游市場的機會最大。石培華透露,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客源市場,也是全球國際旅客到訪量居前的國家。中國旅游投資亦火爆,據中國旅游投資項目庫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旅游直接投資達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石培華認為旅游投資將正式步入萬億元時代,未來5年通過實施旅游投資促進計劃,旅游直接投資達到3萬億,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2萬億到15萬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在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尤其是基建設施的“一帶一路”正在深刻影響著亞洲各國的旅游發展預期。馬來西亞馬中旅游促進協會總會長拿督伍安琪從已修成的泛亞鐵路分段所帶來的巨大客流看到,一旦泛亞鐵路集結成網,真正實現亞洲各國快速的互聯互通,高鐵所帶來的巨大客流量,以及沿線各個通行區域成為新的旅游景區,將整個改變亞洲的旅游格局。
創新不足或成阻礙
盡管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旅游投資近年來持續火爆,亞洲旅游真正迎來黃金時代未必沒有風險和挑戰。
拿督伍安琪向記者表示,不像歐美國家正在步入老齡化趨勢,東南亞地區的人口結構更趨年輕,十年后這些年輕一代將成為具有購買力的中青年一代,他們的消費習慣將深刻影響著亞洲旅游的未來。
這一觀點與新加坡所做的調查不約而同。劉詩蘋表示,出生于1980年到1995年之間的千禧一代將是推動亞洲旅游的主力軍,全球有17.5億千禧一代,其中10億是來自于亞洲,到2020年亞洲千禧一代的出游花費將占亞洲旅游總花費的38%,達到3344億美元。
亞洲這代年輕人的旅游習慣與其父輩、祖輩已完全不同,網絡預訂和提前預訂率高達97%,對社交媒體更為偏好,而且需求復雜多變,對品牌忠誠度也越發顯現出來,因而劉詩蘋認為必須要深入研究千禧一代的旅游習慣才能適應未來的變化。
伍安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不僅中國會持續成為全球出境游客流量最大的國家,十年后的中國也將如同現在的美國一樣,成為全球最想去旅游的國家。而在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旅客需求方面,中國旅游業似乎準備不足。“很多城市千篇一律、很多商品一模一樣,沒有差異性,沒有獨特性。”
拿督伍安琪表示,目前在馬來西亞,對旅游業態的探索已經非常深入,比如非常完善深入的教育旅游、醫療旅游,這兩種業態中國也有,但是沒有做到極致,還有太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這種感受不僅僅新馬等國外旅游業者有體會,國內不少旅游企業和投資公司也意識到國內旅游投資的盲目性。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學峰經過研究發現,從2011年以后,整個中國旅游業的凈資產收益率一直是在下降的,無論是旅行社、飯店、集團、景區。2015年,全國兩萬多家旅游企業,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只有3.52%,比銀行存款利率還低。
錢建農指出,雖然中國旅游企業確實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歷史性機遇,很多資金蜂擁著進入旅游行業,但很多企業盈利能力不強,甚至面臨巨額虧損,競爭異常慘烈。
因此錢建農敦促業界進行旅游模式的創新。要關注品牌、維護品牌。他舉了三亞CLUE MED掛牌前后酒店客流量的巨大變化作為案例,指出一個擁有良好服務品質的品牌,將會帶來持續、穩定的忠誠客源。
錢建農認為,在整個國內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很多旅游設施實際上是不夠完善的,度假產品也并不豐富,需要創新旅游模式,滿足日益變化的新一代游客需求。他還指出,技術的變革以及全球化已深刻改變旅游行業,旅游業也應該盡快適應變化,迎接改變。
“全球進入旅游時代。”石培華認為,旅游業成為全球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全世界發展最大的產業和最有潛力的領域,同時也成為全世界各國競爭的新焦點。美國制定了國家旅游發展戰略,日本提出以“觀光立國”,韓國則提出“戰略性觀光旅游產業培養方案”,西班牙和法國編制旅游綱要,使之成為國策,等等。
無疑,誰的動作快,誰便能搶占先機。新一輪旅游國策競跑似乎已經拉開序幕。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