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報道中提到的中國游客“游怒”現象,《法制晚報》記者采訪了曾到美國旅游的游客、中美兩國導游以及旅游專家,記者從中獲悉,報道中的現象只是個例,文化差異是其中一大誘因,并且赴美旅游的中國人素質并不低,如果事前有導游正確地疏導,將會避免此類事件發生。
“游怒”現象
在景區為搶占拍照位置 兩團互毆
《世界日報》的報道稱,在美國的羚羊谷,兩個中國旅行團因為沒有導游帶領,領隊英文也不好,就讓團員跟著印第安導游進入羚羊谷。兩團的游客為了搶占拍照的位置而發生口角,接著又演變成肢體沖突。
另 外,美國環球影城園區近日發生中國游客和另外一團導游打架事件。據目睹事件發生的導游張先生說,當時兩名華人游客沒有趕上之前一班的中文游覽車,就站在隊 伍前面排隊。當游覽車到達時,一個貌似是“全兼地”的華人導游,即全程導游兼當地導游,帶著一隊中國游客旅游團來,和園內工作人員打了招呼就直接帶客人上 車。這兩名排隊的中國游客不高興了,直接就要上游覽車,沒想到被導游抓著衣服領子從車上拉下來,雙方就此爭執起來。
張先生說,一些“全兼地”的華人導游,不了解本地文化,像環球影城變形金剛的“單人乘坐線路”本來是給落單的游客排隊使用的,但是一些“全兼地”導游直接把30多個游客的團放在這里,自己在一邊休息,不協助工作人員維護秩序,導致場面一片混亂,爭執不斷。
搶座也是中國游客常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導游彼得表示,有一些華人導游告訴中國游客要搶游覽車兩邊靠窗的位子,因此無論環球影城的游覽車還是好萊塢星光大道的游覽車,一些中國游客一上車就把兩邊的位置占據,有的游客為幫后面的人占座還堵住過道,不讓其他人游客上車。
記者追訪
游客說事實并非如此 中國人不良行為被放大
曾到美國旅游的李田女士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直言對報道中提及的內容“無法相信”。李田表示,自己所在旅行團的導游素質非常高,都有10年以上的經驗,知識也特別淵博,天文地理和當地的風土人情也會給團員詳細講解,并提醒各類注意事項。
她告訴記者,自己在美國游玩了近半個月,跟著旅游團一路并沒有出現過上述報道中所出現的情況。她也跟團到過報道里所提到的環球影城,但是排隊坐游覽車的隊伍秩序都很好,“當時我們團就有140人,前面幾百號人,我們整整排了兩個小時,也沒有出現過上述的情況”。
此外,李田說,她們坐的纜車并沒有窗戶,也不知道報道中說的中國游客搶占靠窗位子的說法從何而來。
目前正在美國旅游的艾普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在美國旅游的時候遇到的中國人比較少,但是即使遇到也沒有發現有上述報道里出現的情況。
艾普說,中國人來到美國不了解美國的文化,加上英文差,難免可能會犯錯。很多報道總會說美國人素質有多高,中國人怎么差,“但是我昨天也看到外國人在草坪上連續吐了兩次痰”。
艾普表示,其實可能是剛好這類事件發生在中國人身上,然后就被放大了。之前有些報道很大程度上給中國人扣上了一頂帽子,逐漸地讓“中國人”變成了一種特殊存在。
導游說法
國人素質不低
但需要導游正確引導
美國享美假期的導游大鵬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說,自己之前看到過這一新聞。但是他表示,大多數國人是很好的,尤其是能辦到美國簽證的,就證明中國游客的素質還是可以的。這種低素質的國人是少數,來美國的低素質國人就更少了。
他進一步指出,不同的游客表現是不一樣的。自己的做法是會提前給游客上課把這種行為扼殺掉。
美國導游阿切爾今晨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類似報道里的情況是有的,但是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導游的素質參差不齊所致。中國很多的旅行社不太信任美國這邊的導游,所以他們大都是用“全兼地”導游。
阿切爾認為,“全兼地”導游雖然英文過硬,對景點知識也都很熟悉,但是對于當地的規矩、習俗不是非常了解。因此,還是會出現一些中國游客插隊或是小費給得比較少的情況。
阿切爾表示,這種報道里的現象其實在美國人身上也存在,出去旅游誰都有帶火氣的時候,而兩國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中國人可能馬上就會將火發出來,美國游客則可能是等回去以后在社交媒體上罵一段抒發出來。
阿切爾告訴記者,主要還是導游的問題,導游只要把注意事項提前說到了,發生事情都制止了,游客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阿切爾舉例說,有很多黑人在美國星光大道旅游景點幫游客拍照是要收費的,如果導游不提前告知游客,游客則會因為不知情而不肯付錢,如果碰到脾氣暴的可能就會出現口角,甚至打架。
原因分析 專家說報道僅為個例 文化差異所致
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旅游研究所負責人蔣依依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報道中所陳述的事例只是個例,并不是普遍的狀況,而將這些個例現象衍生出“游怒”一詞也體現了一種文化的沖突。
蔣依依表示,這種現象的發生一定程度上源自于中國人公共空間意識的薄弱,而不排隊、在公共場所中的喧嘩,以及因為報道中所提到的因為排隊搶座問題而打架,這些都是一種文化差異的表現。
“中國人的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往往是模糊的。在歐美等強調公共空間平等的地區,這種文化差異就顯得比較突出。”她說道。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還與導游的疏導有關系。蔣依依表示,導游當然應該對目的地的風俗習慣等提前介紹,游客自己也可以提前進行了解。
最后蔣依依認為,隨著中國游客出境規模和頻次的提高,以及文化的全球化,這類文化沖突是暫時的。中國老百姓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此類事件的發生將會不斷減少。蔣依依還表示,中國游客在國外旅游還是應該注意文明禮儀,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律師提醒 若因“游怒”在美被判刑 再入境會很難
據美國《僑報》報道,去年8月就曾有中國游客在洛杉磯的一輛巴士上因搶座打架,發生肢體沖突還傷及無辜,甚至驚動了警方。當時警方表示,因當事人并未被提起刑事指控,為此也沒有犯罪記錄,或不會影響當事人再次入境美國。
刑 事律師鄧洪表示,在美國毆打他人屬于重罪,如果有人受傷的話,依據情形可判16個月到3年的監禁。在上述這起案件中,由于受害人沒有受重傷,而警察也未目 睹這場毆斗,因此不具備逮捕當事人的條件,但如果雙方任何一方在事發時堅持行使公民逮捕權,警察依然可將肇事者逮捕。
鄧洪表示,若打人案件中受害人為18歲以下兒童,美國法律還會追加虐待兒童罪,一旦孩子受傷,且與家人有關,兒童福利局也會介入調查。
鄧洪再次提醒說,近些年,中國游客與留學生在美國涉案者越來越多,此類案件一旦進入刑事審理程序,而且被告罪名成立的話,就必須在美國服完刑再被遣返回國。中國公民一旦在美國留有刑事犯罪記錄,想再入境美國就難了。(黎史翔)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