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關帝廟,位于汶上縣尚書路。距濟寧市區40公里。是一座典型的元代風格建筑群體。據廟碑記載,元代中葉,該地久旱無雨,黎民百姓祈求關帝顯靈,普降甘露,自愿捐資修建關帝廟。從明代兵部尚書路迎開始,直到清朝同治年間,多次重修
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濟寧中區翰林街南首,門樓式,全石結構,3層圓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為旌表誥封奉直大夫王懷遠之妻孫氏敕建的“節孝坊”。第二層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倫所題“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該坊采用浮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于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東約百米處,九龍山中部山體的西南山坡上。石刻刻于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于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
兗州天主教堂位于兗州市城區西御橋南路東。兗州天主教堂有巨大的拱頂、高聳的塔樓, 是當代流行的德國哥特式建筑樣式。薛田資神父所著《在孔夫子的故鄉》一書中是這樣記述教堂的建筑的:“…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53米長,18米寬
牌坊街禮拜堂(含教士樓),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牌坊街禮拜堂由美北長老會開辟于1892年。位于牌坊街路西,市第一人民醫院西鄰,為濟寧市市中區兩處開放基督教教堂之一(另一處為黃家街
金口壩在城東五里泗、沂、府河交會處,系調節河水流量的設置。1966年以前獸河工農兵大橋未建成時,此壩為兗州至曲阜的必經之路。因其所處位置重要,壩身石與石之間均以金屬(鐵)扣接,故名。此壩始建無可考。《水經注》記載:“古結
郭東藩墓位于金鄉縣城北胡集鎮郭山口村西北。明嘉靖三十六年郭東藩考取進士,官至陜西省按察使司副使。卒葬于家鄉郭山口村,其墓碑保存完好,林前有石馬、石羊、石虎等物。郭東藩墓居正中,林門向南,墓前放置石供桌,石香幾。墓碑立于左
汶上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縣白石鎮小樓村東南約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側。摩崖刻字處為一長方形磨光石面,長2米,寬1.5米,隸書6行,共計52字。“舍利佛汝問云何名佛云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
羊山漢墓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山東省內較為龐大的漢代墓群。除山北面發現的十間連體大型墓葬外,大多數為小型單石室及雙石室墓,多數墓葬較為集中,近則一兩米,遠則三、五米,埋葬于山前山后。羊山漢墓群以出土漢代彩繪陶器聞名于世,尤其
位于天橋區轄區內,在舊時濟南西圩子墻西側的永鎮門外,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據記載“館驛街”的形成源于明代,原為歷城西郊中的一條大道。明代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移來濟南并在館驛街設譚城驛,是傳送公文,迎送-的館驛,百姓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