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山有多條上山道,主要是刻著“靈巖山景區”幾字的東門登山路,和蘇福路上的老登山路(從東門貼著靈巖山向左走到達)。東門進去是山腳的靈巖山館,本為清代畢沅所建的私家園林,后毀于戰火,現在看到的是現代恢復出來的。蘇福路上的老登山路是不少當地人喜歡走的路,以前乾隆登山走的也是這條道,爬到山頂約需30分鐘。
沿乾隆登山御道拾級而上,經過繼廬亭、迎笑亭、落紅亭等小景點,落紅亭東有印光塔院,西有西施洞,據說越王勾踐與范蠡獻西施給吳王夫差時曾在此等候,現在洞中供奉著觀音,所以又名觀音洞。再往上走300多步,能見到靈巖山又一比較有名的奇石“烏龜望太湖”,石上的腳印據說是西施常站在此眺望故鄉所留。
接著往上到達靈巖山寺,寺廟始建于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現存殿宇多為清末民初建筑。靈巖山寺在主持的堅持下門票只象征性地收1元,因為一心向善,香客更加信奉寺廟,香火十分旺盛。寺東的靈巖塔又名多寶塔,是靈巖山的地標,始建于梁天監二年,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重建,塔高7層,據說順時針繞塔三圈能獲得祝福。此外,別忘了去素面部吃一碗好吃的素面。
靈巖山寺西部是花園,俗稱山頂花園,夫差與西施的足跡在此最為集中,有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石城(一段石頭砌的圍墻),還有梁代智積和尚修理疏通的智積井等古跡。注意靈巖山寺并不在山頂,需再向上攀登10分鐘到達山頂,山頂有幾塊巨石,其中一塊據說是西施撫琴的地方,稱琴臺。站在山頂往南能見到靈巖山寺、靈巖塔,往北能見到天平山,蘇州城景也清晰可見。
靈巖山南邊的山腳有韓世忠墓;清朝詩人張永夫墓,墓碑稀奇古怪,叫“再來人之墓”;還有溪水采香涇,傳說是吳王用箭射出,讓宮女去太湖為西施采香草的人工河道。每年清明節前后,東南山腳的靈巖牡丹園里牡丹盛開,適合拍照,平時去的話意義不大。
靈巖山東邊與木瀆古鎮相連,可一并游覽。古鎮的歷史同蘇州古城一樣悠久,鎮上有好幾個漂亮的古典園林。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