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說: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藥于云窩,見一鹿欹跡如蓮花,異之,追之絕頂無蹤。因問在山上結茅修行的寶掌和尚,和尚說是普賢菩薩“依本愿而現像于峨眉山”。蒲公歸家后即舍宅為寺,于是峨眉山就發展成普賢菩薩的道場。
另有資料說,是晉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藥時,見一老者騎白象隱去。以后的記載基本上是一致的。依據信仰與傳說,以后歷代修建寺廟時,都以普賢菩薩為中心,并發展成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佛教圣地
峨眉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以“佛國圣地”、“普賢道場”之名聞名海內外。峨眉山佛教歷史悠久,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南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峨眉山,藥農蒲公在今金頂創建普光殿。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高僧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今萬年寺),從此成為普賢道場。
峨眉派武術
起源于峨眉山的武術,既具佛門禪功,也含道教氣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聲名遠揚,被人稱為峨眉派武術,與武當派、少林派武術鼎足而立。峨眉武術功夫包括八大門、五大派,俗稱“五花八葉扶”。五花,指峨眉派武術的五大類別:黃陵派、點易派、青城派、鐵佛牌、青牛派;八葉,指峨眉派武術的八門拳種:僧、岳、趙、杜、洪、化、字、會。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