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大像山位于天水市甘谷縣城郊約三公里。山體正看如旗,橫看如龍,因為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nèi)有一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甘谷縣八景中稱之為“懸崖大像”。 甘谷大佛石窟造象可遠溯至北魏,具體年代已經(jīng)無從稽考。現(xiàn)存釋迦牟尼大佛像始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趨完美。大佛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闊10.4米,結(jié)跏跌坐于蓮座之上,高大魁梧,溫順善良,坐于30.2米高、窟頂呈圓拱形的石窟內(nèi),頤面豐滿,肉髻高突,兩耳下垂,頸短并飾三道弦紋,短須作蝌蚪狀,施拔濟眾生印,足踩豐蓮。窟內(nèi)還殘存懸塑達摩、頻伽、飛天、卷云、蓮葉等,栩栩如生。 大像山橫嶺之上樓閣鱗次,祠宇相望。自山腳攀登而上,經(jīng)韋陀殿,再穿越飛棧閣道直上至最高處三圣殿,上有石刻:“白云封處”。山上樓閣殿宇建筑,依山就勢、密布山嶺,層層樓閣,座座殿院、逐臺登高。計有土地廟、墨翟殿、伏羲殿、接引佛殿、文昌閣、魯班殿、財神殿、無量殿、韋陀殿等。相傳魯班殿為大像山建筑全部竣工后用所剩零塊木料拼湊為梁架而建造,殿宇結(jié)構(gòu)奇巧,玲瓏剔透,獨具匠心,充分顯示了精湛的建筑技藝。窟龕以大像窟為中心向左右羅列,西側(cè)緊倚飛云巖,有七窟,東側(cè)攘連松花崖,有十四窟,大佛洞窟兩旁依山勢建有長長的走廊將窟龕相連。這些窟龕大部分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設(shè)高壇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禪窟,此為大像山窟龕的特殊之處。 大像山是歷代文人墨客前往覽勝,賦詞作詩贊頌之地。每年農(nóng)歷四月八日有廟會,游人絡(luò)繹不絕,熱鬧不凡。登山屹窟北望,渭水煙波東瀉,鐵路、公路橫貫渭川、通濟渠水暢流,渭北山丘莽莽,景象秀麗壯觀。
更多相關(guān)博文
白龍?zhí)?/a>(2019-11-02)
真武廟(2019-11-02)
焦作市凈影風(fēng)景區(qū)(2019-11-02)
陪嫁妝村(2019-11-02)
鳳凰嶺(2019-11-02)
云臺天瀑(2019-11-01)
錦繡云臺溫泉山莊(2019-11-01)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