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是陜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1643年后,張獻忠占據武昌、長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區。1644年,張獻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但張獻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與南進的清軍展開惡戰。1646年,張獻忠在四川西充鳳凰山與清軍戰斗時被箭射死。
關于張獻忠沉銀,《蜀碧》和《彭山縣志》記載張獻忠在江口戰敗,船被燒沉,金銀隨船沉入河中,《蜀警錄》則記載張獻忠將搜羅到的金銀在江口沉于河中。
彭山江口鎮是川西一個平常古鎮,岷江在這里曾有一個古碼頭,“江口沉銀遺址”就在古碼頭下游,分布面積100萬平方米。
2005年和2011年,在當地岷江河道工程建設中,兩次發現大量文物,其中包括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等。更引人關注的是一頁殘缺的金封冊,長12厘米、寬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金封冊可能是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國后,頒布法令的第一頁。”彭山區文管所所長吳天文說。
2015年底,來自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10余名專家,對沉銀遺址、文物進行研討后,出具意見書認為:通過與歷史文獻相比較,基本可以確定“江口沉銀”的記載可信,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我這幾十年經歷這種寶藏傳聞太多了,基本上沒有屬實的,但這次是結結實實的。”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表示,一是銀錠有大西年號,歷史上只有張獻忠用了這個年號;二是從文物等級來看,只有張獻忠有實力擁有;三是歷史記載中有依據。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說:“五十兩的銀錠、金板,不是一般人能用的,這么多有關張獻忠的文物,形成證據鏈。”
專家表示,張獻忠大西軍是影響明末清初歷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從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銀”實物來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廣闊的社會層面。“沉銀”面目的揭開,有助于了解張獻忠的行軍路線、征餉方式與地方官府的關系,乃至從一個側面反映明末的社會經濟、社會生活和經濟制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鑒于“江口沉銀遺址”已發生多次盜掘,專家呼吁,宜盡快立項組織人力籌集經費進行水下考古發掘。“岷江如果僅靠嚴防死守,要實現全面保護難度很大,而目前掌握的水下技術已具備發掘條件。”李季表示。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傳承非遺助推脫貧 四川啟動殘疾人蜀繡藝術人才培養(2016-04-13)
山西代縣民間傳統手藝年創產值5億多元(2016-03-30)
2016年三大必游黃金線路(2016-03-25)
武漢6位老人結伴自駕游美國 不會英文靠導航領路(2016-03-25)
江蘇常州文物修復師上央視走紅 曾是博物館保安(2016-03-24)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