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藏歷十月二十五
藏傳佛教格魯派一年一度的
“甘丹阿曲”宗教活動
又稱“燃燈節”
燃燈節是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逝世而舉行的活動
這天凡屬該教派的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堂里,點酥油燈,晝夜不滅。
萬千酥油燈,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夜空幾乎被完全照亮,使冬季也變得異常溫暖寧靜
虔誠的佛教信徒們在佛像面前匍匐下去,磕長頭,讓人感受到信仰的魅力
寺廟外墻上的人影,把冰冷的墻面變成了有故事的墻,每個影子都是一張藝術照,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燃燈節的桑爐被燒得很旺,每個人都懷著虔誠之心往里面添桑枝
藏族人家的房屋,也因為這一盞盞的酥油燈,變得特別的溫暖
這一天人們穿上節目的盛裝,群聚在為佛教大師而誦祈愿經的寺院前,高誦“六字真經”,向怫的神靈祈愿、磕頭,各村寨的男人們騎上馬,帶上早已備好的柏香樹枝,到村旁的神塔前,高誦禱詞,舉行盛大的煨桑儀式。
并向天空拋撒印有獅、虎、龍、鵬的“龍達”(風馬),繼而,騎手們為寺院的僧人們和全村寨的人們,表演馬術;男女青年跳起“鍋莊”,老人們坐在看臺上邊喝酒、聊天,由歌手唱祝愿歌,由能說善唱的藝人說唱藏族民間長詩、格薩爾王傳等,直至圓月升起,人們才扶老攜幼,高唱誦念“六字真經”愉快地回家。
△
著名畫家于小冬先生筆下的燃燈節
關于燃燈節的特殊含義,從書里看到這樣一則說法。克珠杰雖然是僅次于“賈曹杰”的宗喀巴第二大弟子,但大部分時間是在后藏(日喀則)傳教。
1418年(宗喀巴去世前一年)他還應“江孜千戶”的邀請,去幫助建設“白居寺”。宗喀巴去世時,將衣缽傳給了賈曹杰,克珠杰好像沒怎么露面 ,估計當時不在宗喀巴身邊。消息傳到日喀則時,很可能聽說甘丹寺正在舉行數目驚人的“燃燈供”,克珠杰一時湊不到那么多燈碗和酥油,便以牛蹄和脂肪油暫代,后來才衍生出了讓畜牲超生的說法,變成了超度亡靈的“善舉”。——克珠杰后來繼任甘丹寺“赤巴”(住持),成為宗喀巴、賈曹杰之后第三任格魯派頭領。他還撰寫了《宗喀巴傳》,為老師樹碑立傳,揚名立萬,立下了巨功
不光克珠杰沒有及時得到消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傳遞困難,宗喀巴去世的訊息,傳到各地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各地過“燃燈節”的具體日期,也有差異。
比如遙遠的藏東康區(昌都和四川甘孜、阿壩一帶),比拉薩晚了5天。
內蒙及內地一些信黃教的地方,因為不通曉藏歷,一般把漢地農歷的10月25日定為“燃燈節”。這種按農歷過“燃燈節”的做法,有時與藏地是同一天,有時相差一個月(比如今年就是如此),與農歷春節與藏歷新年的關系一樣。
因為格魯派后來成了藏地的宗教“老大”,所以藏傳佛教的其他派別,如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等,尤其是這些派別的信教群眾,也都要過“燃燈節”。
宗喀巴大師坐像
想象一下,冬季的夜晚,大昭寺和八廓街被幾萬盞酥油燈裝點起來(注意,不是坑爹的LED的電子燈泡...),入夜后一齊點燃。那時拉薩的夜空幾乎都被照亮。
人們盛裝打扮,聚集在大昭寺廣場和八廓街,一邊轉經,一邊煨桑。人群里還不時還傳出激昂的“拉—索”口號。
很多老人圍著八廓街不停轉經,揮動手里的經筒,沒經過一個桑爐,就會拋灑很多祈福的風馬。整個儀式幾乎會持續到午夜才結束,大昭寺正門和外圍的圍墻上,一圈圈,一排排閃爍的酥油燈,也會持續到午夜。(注,拋灑的風馬也叫風馬紙,就是電影轉山里男主角拋灑過的那種,四四方方的。)
12月的拉薩已進入寒冬,夜晚的溫度可不算高,但藏族同胞熱情高漲,寒風中點燃的酥油,街角熊熊燃燒的桑爐,升騰而起的桑煙,盛大的煨桑儀式將燃燈節推向高潮。
而那濃郁的桑煙,就是冬季拉薩特有的味道。
甘肅蘭州五泉山(2017-01-22)
甘肅蘭州雁灘公園就是這么美(2017-01-22)
甘肅一定要去興隆山(2017-01-22)
黃河的這五大景點你去過沒有,其中三處在我們大甘肅(2017-01-20)
甘肅天水-麥積區六景(2017-01-20)
甘肅這十個景點都很知名 且個個都很有內涵!(2017-01-20)
甘肅十大著名文化景點,非常值得一看(2017-01-18)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