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是回族最重要的風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回族的沐浴,可分為大凈和小凈。“沐”即小凈,“浴”即大凈。小凈的洗法有若干程序:洗兩手至腕部;洗兩遍;漱口;嗆鼻;洗臉;洗兩手至兩肘;抹頭、抹耳、抹額;洗腳至兩踝骨。大凈,就是用清潔的水洗滌全身。沐浴源于宗教活動,《古蘭經》中講到:“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起身去禮拜的進候,你們當洗臉和手,洗至于兩肘,當摩頭,當洗腳,洗至兩踝。如果你們是不潔的,你們就當洗周身。如果你們害病或旅行,或從廁所來,或與婦女交接,而得不到水,你們就當趨向清潔的地面,而用一部分土摩臉和手。”
2.洗滌衣服
回族重視人的外表,認為外表可以影響內心,衣服是外表的重要內容。《古蘭經》中對衣服有特殊的意義:“阿丹的子孫啊!我確已為你們而創造遮蓋陰部的衣服和修飾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為優美。”回族的解釋是,真主為人類造下的衣服有三種功用,第一個功用是保護身體,第二個功用是增加美觀,第三個功用是藉外表美麗人的精神。既然衣服有如此功用,對衣服就應給予相當的重視和嚴格要求,講究清潔衛生就必須從衣服著手。《古蘭經》上說:“你應當洗滌你的衣服,你應當遠離污穢。”在回族群眾看來,如果衣服臟了,加之不修邊幅,蓬頭垢面,既有害身體健康,又影響人的美觀,更會影響精神面貌,給人留下精神頹廢、人格丑陋的印象。而衣服洗得干干凈凈,穿得整整齊齊,即便是舊衣服,也會使人感到舒服、優美,特別是能體現一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風貌。回族群眾一般都有保持衣服清潔的良好衛生習慣。
3.搞好家庭衛生
我們不僅注意自己身體和衣服的清潔干凈,還特別注重自己居住環境的清潔。居住環境的好壞,是否清爽整潔,不但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人的性情。雜亂無章、骯臟污穢的環境,容易使人心情煩躁、愛發脾氣,甚至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而清爽整潔的環境,既有利于身體健康,又有助于人涵養性情,可以使人心情平靜愉快,養成良好的性格。回族在很早以前就有灑掃屋堂庭院的習慣。現在回族的多數家庭都喜歡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東西放得井井有序。回族婦女更是講究衛生,屋子里窗明幾凈,門簾潔白,大小物件干凈明亮,令人賞心悅目。
講究清潔衛生的道德要求,還突出地表現在飲食衛生上。在伊斯蘭教的影響下,回族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養成了禁食的習慣。依據《古蘭經》中的規定,禁食“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回族群眾對所禁食物有詳盡的解釋,認為“自死物”,一般死于瘟疫,其體內帶有大量病菌及其它分泌物,既不鮮美,又缺少營養價值,且易罹致疾病。而“血液”,其中的靜脈血帶有大量的需要排出體外的新陳代謝的產物,雖然動脈含有營養,由于人們食用時無法將兩者分開,只能以“不潔”而禁食。至于豬,是畜類中最污濁的,劉智在《天方典禮》中更深刻地指出豬的污穢還在于:其性貪,其氣濁,其心迷,其食穢,其肉無補而多害,樂從卑污,有鋸牙,好攫,嚙生肉,愈壯愈惰,老者能附邪魅為祟,乃最不可食這之物也。可見,禁食豬肉的理由,已經由豬的污穢擴展到豬的性情,“性貪”、“氣濁”、“心迷”都是回族所痛惡的品質,飲食聯系道德,是回族道德的又一重要特征。
這四種食物是絕對禁止的,但“凡為勢所迫,非出自愿,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回族重視人的生命,當生命危機時,為維持生命,可不必嚴守禁食的規定。但要適可而止,以維持生命為準,如果繼續貪吃,便是越范了。體現了嚴格要求與靈活處理特殊情況相結合的精神。
回族還有禁酒的要求,認為酒是事端的禍首。“‘酒為諸惡之鑰匙也’。是鎖若開,無惡不至”,可以使“正心修身之功,一朝盡棄 虔誠的穆斯林是禁酒的。
回族注重用水和飲水的清潔,居住在農村的回民,家里用的井窖一般都有蓋,防止臟東西掉進去。回族一直有飯前洗手,飯后漱口的良好習慣,洗手、洗臉、沐浴等講究不用回頭水,也就是說要用流動的水。
媲美馬爾代夫,叫板巴厘島,國內居然還有個這么美私密島嶼(2021-03-12)
武威涼州:打造全域文化和旅游集結地(2021-03-03)
蘭州樹屏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2020-04-03)
蘭州天斧沙宮(2020-04-03)
蘭州青城古鎮(2020-04-03)
蘭州榆中浪街(2020-04-03)
蘭州河口古鎮(2020-04-03)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