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院落中央環視,院子東、南、北均有廳堂,系年代不久的仿古建筑。而西側大殿,才是真正的百年老建筑。其高10余米,屋頂鑲彩色琉璃瓦,走廊排36根紅圓木支柱;前殿為單檐歇山式長方形,后殿下部呈正方形,上部接八角亭。全殿裝飾均采用花卉瓜果等圖案,外墻側面有巨大的金屬鉚釘裝飾。
《烏魯木齊掌故》在評析邊城古建筑時寫道,“這些古建筑特點,在結構上是以柱、枋、梁、檁子、椽等構建組成的木架骨架。架在屋基上的立柱,柱上加梁,梁上架柱,構成殿體的主框架,之間以木部件相互連接。木是巨大的壓力,又是巨大體積的支撐者。榫與卯的連接,不用一釘一鐵。這種‘柔性結構’體系,產生與巨大外力抗衡的內應力,又能抗震,是卓識和絕技的絕妙統一。”
后殿頂部的八角亭設計頗為玄妙,若站在院內因前殿遮擋,無法看見。置身周邊高樓,俯瞰才能觀其全貌:下面是八角飛檐,上面還摞著一個斗形小亭。烏魯木齊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總工程師蔡美全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桂林規劃局派人到新疆采風,見陜西大寺八角亭設計巧妙,又極富傳統建筑之美,遂拍照。此后,桂林建筑一處仿古建筑時“借用”了這個設計。
馬壽新的父親馬良駿1945年被烏魯木齊二十三坊公舉為新疆回族總教長,多年在陜西大寺掌教。馬壽新的青少年時光多是在陜西大寺度過的。他回憶,幾十年來,四合院大格局沒變,“最大變化是,原先西大殿房檐四周立有石雕動物,獅子、老虎和鴿子。后殿頂部有兩座大石獅子,綴著鋼筋,連著八角亭最上方的灰色月牙花瓶。瓶高2米多,石獅子起了平衡穩固只用。可惜在文革時,石雕和大花瓶都被砸毀了。”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