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西藏昌都地區(qū)芒康縣的鹽井鄉(xiāng),鹽井是一個無論從文化上還是從地理物產(chǎn)上來講都非常獨特的神秘之地。 這是溝通西藏和中原的古代主道之:茶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鹽井位于芒康縣與云南德欽縣接壤的地方。瀾滄江畔井里的鹵鹽水,為鹽井的
噶瑪寺位于昌都縣扎曲河上游約120公里的白西山麓的幽靜山谷里,其中能通公路的里程為95公里。噶瑪寺是由噶舉派高僧都松欽巴于公元1185年創(chuàng)建的,該寺是噶舉派的祖寺,噶瑪噶舉派也因該寺而得名。噶瑪寺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其建筑
"多拉神山"位於八宿縣城以東4km,總面積12k㎡,神山奇特而怪異。"多拉神山"屬於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紅教),山內(nèi)雕有石像多處,以釋迦牟尼佛像最為考究,另有蓮花座,菩提塔和轉經(jīng)堂等佛教圣物。多拉神山之所以名揚西藏,主要
孜珠寺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地區(qū)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導,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薩東大師
查杰瑪大殿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類烏齊鎮(zhèn),距縣城30公里。查杰瑪大殿是昌都地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屬楊貢寺管理。楊貢寺是由高僧桑吉溫于公元1277年創(chuàng)建的,系達垅噶舉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溫奠
在峽谷的多曲河中有傳說為格薩爾下棋用的四方形巨石骰子、珠姆的"天橋"、石刻佛像等景觀。在峽谷半山腰處有一個很難攀上去的山洞,當?shù)厝罕姺Q此洞為格薩爾降妖洞。
德慶頗章神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幽雅,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謂"時時聞鳥語 ,處處是泉水"。這座神山山勢不高,不通公路,較適合于徒步旅游。每逢藏歷6月15日,遠近群眾穿上節(jié)日盛裝,帶上充足的食物美酒,扶老攜幼,全家出動朝拜
昌都寺與內(nèi)地王朝的關系歷來極為密切。從清朝康熙帝開始,該寺主要活佛受歷代皇帝的冊封。寺內(nèi)至今保存有康熙58年5月頒發(fā)給帕巴拉活佛的銅印。乾隆56年,乾隆帝為昌都寺書贈“祝厘寺”的匾額。昌都強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個扎
敏珠林寺是西藏寧瑪派(紅教)的三大寺之一,位于拉薩市山南扎囊縣,是寧瑪派(紅教)在前藏的一個主寺,該寺建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由寧瑪派的一位伏藏大師德達嶺巴·吉美多杰創(chuàng)建。敏珠林寺是前藏寧瑪派兩座著名寺院(另
沃卡有曾期河、黑龍河和德日木河三條神河。溫泉共七處,呈星狀散布于沃卡鄉(xiāng)境內(nèi)的草原上。盛傳此處泉能治多種疾病。其中以專供達賴喇嘛使用的卓羅喀溫泉最為著名。春夏之季來此休閑沐浴者甚眾。7眼溫泉呈星狀散布于沃卡草原上,以具有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