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竹竿巷是伴隨著運河的暢通,因運而生,源于元代,盛于明清,延續(xù)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經(jīng)歷史的沿革和變遷,竹竿巷長街由紙坊街、紙店街、漢石橋街和小竹竿巷四條街組成,西到任城路,南到圣泰橋,全長
濟寧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竹竿巷是伴隨著運河的暢通,因運而生,源于元代,盛于明清,延續(xù)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經(jīng)歷史的沿革和變遷,竹竿巷長街由紙坊街、紙店街、漢石橋街和小竹竿巷四條街組成,西到任城路,南到圣泰橋,全長
韋家墓群系漢至現(xiàn)代的韋氏家族墓地。位于曲阜市董莊鄉(xiāng)東韋家莊水庫南岸。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300米。原有墓葬1000余座,墓碑100余塊,松柏楊各種樹木500余株。1966-1967年,樹被伐光,碑毀殆盡。1978年為
姜村古墓位于曲阜市小雪鎮(zhèn)姜家村西北。此處原有墓冢14座,13座已夷為平地,僅存此墓。錐形封土,南北長105米,東西寬97米,錐坡斜面高度55米,經(jīng)夯實,夯層分明。未經(jīng)發(fā)掘,墓室結構不詳,僅從暴露出的陶片、磚瓦等斷為漢代墓
安丘王墓群系明代早期郡王墓地。位于曲阜市吳村鎮(zhèn)九仙山王林村后,有墓葬3座:一座為圓丘形封土,直徑80米,斜面高35米,俗稱“釣魚臺”;一座東西寬24米,南北長40米,斜面高度20米;一座于1958年夷為平地,墓室下塌,發(fā)
靖王墓位于鄒城市大束鎮(zhèn)官廳村北,是魯王朱檀庶第一子朱肇煇(1388-1466年)的墓葬,墓為鑿石開壙磚砌室,長方形券頂,墓室為并列雙室,墓前原有陵園,現(xiàn)已毀
鉅野王墓位于鄒城市中心店鎮(zhèn)皇翥村,是魯靖王朱肇輝第四子朱泰墱(1416-1467年)及其妃子的墓葬,墓為鑿石開壙磚砌室,墓室為并列三室,長方形券頂。
宰予墓 位于曲阜城東3.5公里、古城村東南300米處。墓區(qū)南北55.70米,東西62米。原宰予墓封土東西15.60米,南北11.50米,高3米。林區(qū)有大石碑三通,墓前為“先賢宰子之墓”碑,東南角有一碑,刻“宰子墓重修碑記
有若墓 位于曲阜城東南4公里、南泉村東南500米處。林地面積東西46米,南北47米。有子墓居中偏北處,原封土徑5米,高4米,周圍用磚砌成八角形,墓前立有“先賢有子之墓”碑。墓及碑在“文革”中被毀。1986年公布為曲阜市文
林放墓位于曲阜城南4公里、北興埠村東100米處。林地東西100米,南北50米,林放墓處中部,墓前石碑上 書“先賢長山侯林子放墓”。林地還有林氏后裔的墓數(shù)座。1986年曲阜市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位置:曲阜市小雪街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