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井位于冠縣東南白塔集鄉前李趙莊正西200米 處,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3年6月10日,黎明時分,日偽軍14500名,以白塔集、趙莊為主要合擊點,兵分十五路,對冠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鐵壁合圍。村民
肖城古遺址位于冠縣北館陶鎮東南肖城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肖城古遺址為宋代古城址,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本是遼國蕭太后攜子遼圣宗進攻澶淵時所建的駐兵城,故又稱肖城、駐馬城、歇馬城。肖城城墻為夯土建成,呈方形,每
陳鏞墓位于冠縣史莊鄉洼陳村,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冢封土高約7米,周徑20余米。林木森森、幽靜深寂。陳鏞(1344-1428),明代地方官員。曾隨朱元璋參加了義軍,后留守東昌府任東昌衛守御指揮僉事,守御東昌,在任共
冠縣西街清真寺位于冠縣冠城鎮西街,該寺始建于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后逐漸擴建,始為今日之規模,是聊城市境內清真寺中建筑較早、規模較宏偉的一座,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占地面積14畝。其中大殿30間,占地4
時風工業園區位于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指時風五大產業園,包括時風農用汽車產業園、時風農業裝備產業園、時風化纖輪胎產業園、時風電動汽車產業園、時風熱電產業園。現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華歆墓位于高唐縣城東涸河鎮大華村北200米處,距縣城20公里。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封土高3米,直徑7米。墓室頂部有1平方米的洞。從頂部洞口能看清墓室。此墓為磚室結構,上為圓形拱頂,底部呈八邊形。據當地群眾歷代相傳
倉頡墓位于山東省東阿縣銅城辦事處王宗湯村東南1·5公里處。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編的《兗州府志》記載:“倉頡故居在城(東阿縣舊治,即今平陰縣東阿鎮)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清《東阿縣志·古跡志》記載:“倉
艾山卡口位于東阿縣城東12千米處。黃河下游河床最窄處。艾山與對面的外山形成天然的卡口,使黃河河床在這里陡然變窄,急速的黃河水到此被擠在狹窄的河床內,咆哮、怒吼、奔騰,形成一個不是壺口卻勝似壺口的壯麗景觀。有詩詠艾山卡口曰
東昌古城即聊城古城,統稱為山東聊城古城。東昌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區內東昌湖中間,北宋時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現重新改建為中華水上古城。城墻始建于宋熙寧三年(1070),初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
聊城昌東橡膠壩位于聊城城區東郊徒駭河干流上。系集蓄水、城市防洪、旅游開發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水利工程。工程蓄水容量1100萬立方米 ,使徒駭河與東昌湖、古運河貫通,成為江北水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采用國內的先進技術,壩體采用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