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佳節,當萬家團圓、舉杯賞月時,會情不自禁地吟誦這首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就是蘇軾在諸城超然臺上一氣呵成的。蘇軾是豪放派詩詞的代表人物,任密州太守兩年多的時間內,寫下了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我們經過掛在嘴邊的一句歇后語。當年韓信幫助劉邦打天下,-為淮陰侯。韓信足智多謀、能征善戰,是智慧的象征。在諸城,仍遺存當年韓信打敗楚將龍且的濰水之戰遺址—韓信壩。該遺址位于諸城市城北約25公里處的
位于諸城皇華鎮大山村皇龍溝恐龍足跡群,已探明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3000多個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恐龍足跡排列在巖層上。經專家鑒定,至少有鳥腳類、獸腳類、蜥腳類等10多種恐龍屬種足跡,為世界罕見…
常山景區位于諸城市區南5公里處,由山東四達工貿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進行綜合性開發。工程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投資1.5億元,恢復建設了碧霞宮,并對外開放;2006年6月開工建設占地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的常山民間
常山景區位于諸城市區南5公里處,由山東四達工貿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進行綜合性開發。工程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投資1.5億元,恢復建設了碧霞宮,并對外開放;2006年6月開工建設占地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的常山民間
馬耳山位于諸城城南50里與五蓮縣交界處,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為魯東南第一高山,因主峰雙石并舉、狀如馬耳得名,自古為山東名山。據清乾隆《諸城縣志·山川考》載:“縣境山以百計,而馬耳居岡脈之脊,南北諸山脈絡之
障日山,古名奕山。位于諸城市區東南25公里,桃園鄉駐地西北3公里處。海拔461.4米,占地3.8平方公里。以山高障日而名。障日山曾是道教、佛教的鼎盛薈萃之地,千百年來孕育了障日山獨特、濃郁的宗教文化內涵。自古以“峰險、石
滄灣,又名滄浪灣,位于市中心。滄灣其來歷已不可考,但很早就成為群眾之游樂場所。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型建筑的不斷興起,先后在灣北建起了禮堂,灣西蓋起了文化館、圖書館,灣東北修建了電影院,滄灣就自然而然地處在了縣城文化娛樂的中心
張面河綜合整治工程西起鳳凰橋(原青凌橋),東至北海路,全長3公里。2004年3月份開始建設桃源修竹景點,4月20日風箏會前完成,7月21日全線開工進行綜合整治,8月25日全部完成。工程主要包括截污系統、綠化景觀系統、道路
石門坊風景區位于臨朐縣城西十公里處的紙坊鎮,它因路口處雙峰聳立,對峙如門而得名,石門坊風景區是山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唐代天寶年間刻的摩崖造像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門坊風景區受天然的地理環境影響,有天然的黃櫨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