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國故城位于張店區灃水鎮昌城村,西臨灃水(又名豬龍河),東依澇淄河。今昌城村坐落在遺址中部。昌國故城是古代齊國的城邑。戰國時燕將樂毅伐齊勝后,被封為昌國君,即此。自漢至北魏,皆于此置昌國縣。至隋代,而昌國之名不見于史。遺
東安古城遺址位于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東安村。始建置于西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為縣治所,晉改為東安郡,隋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廢。《山東考古錄》載:“東安郡縣城,在邑西北九十里許,今東安莊后……”。舊《沂水縣志》載
畢自嚴故居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內,歷史上為淄川縣轄地,1970年劃歸周村區,是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故居。占地總面積近25畝,由畢自嚴始建于明萬歷、天啟、崇禎朝,后由其次子畢際友于清康熙中葉續建完成,為一以前
紅門位于博山區城區,是因襲泰岱“紅門宮之名而修建的碧霞元君的分神廟。它位于鳳凰山東麓,永濟橋西首。背負青峰,下臨孝水,是一組玲攏剔致的古建筑,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門分南北兩院,南北長68米,東西寬23米,占地150
紅門位于博山區城區,是因襲泰岱“紅門宮之名而修建的碧霞元君的分神廟。它位于鳳凰山東麓,永濟橋西首。背負青峰,下臨孝水,是一組玲攏剔致的古建筑,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門分南北兩院,南北長68米,東西寬23米,占地150
蒲家莊民俗建筑群,地址淄川區城東七里許洪山鎮,該村約于宋代建村,初名“三槐村”,以村內有三株大槐樹而名。明初又因村東溝底有一泉井,水滿常溢,故改名“滿井莊”。明中期始以姓氏更名蒲家莊,沿襲至今。 村內建筑多為傳統典型北方
千佛閣古建筑群位于周村區新建中路1號,為原商業中心所在地,西臨涿河,東至大街,南至新建路,北至順河街,重點保護區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由千佛閣、關帝祠、三義殿、羅漢堂、彌勒殿、觀音殿等6座大殿組成,是周村現在最完整、
濰坊市奎文區大虞文化村現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南臨福壽街、萬達廣場商業圈,北靠北宮街,西依虞河風景帶,東至匯金苑等居民區,總投資1.2億元,總占地13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室內經營攤位1200個,年交易額達1.6億
沒有哪一座山像泰和山一樣囊括了山水景觀的極致,含山勢之雄渾、地質之奇特、湖水之靈秀、瀑布之壯美;沒有哪一座山像泰和山一樣容納了歷史文化的精髓,藏佛教之博大、道家之智慧,儒家之仁愛、歷史之深邃;沒有哪一座山像泰和山一樣踐行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原楊家埠風箏廠),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風箏廠。風箏場是集風箏生產、年畫印刷與民俗旅游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大觀園。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是楊家埠旅游開發區景點的核心部位,園內以年畫、風箏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