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龍峽位于西河鎮龍灣峪村西峽谷蜘蛛山,為淄川二十四景之一。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縣志》載:“蒼龍峽在縣治東南三十里,有兩山合抱,險嶄萬仞,中有巋群為峽才容單行,漸下漸廣至二丈深,闊四五丈,兩巖之間各有穴,探之莫得其底。每
黌山位于淄川城北八里許。“黌”古稱學校,表明黌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鬼谷子曾隱居此山,留有鬼谷洞,其弟子孫濱、龐涓、蘇秦、張儀名滿天下。東漢時期儒學家鄭康成曾教授門徒于此山,留有曬書臺,據淄川縣
樵嶺前風景區太河水庫,原名金雞山水庫,在淄川區太河鄉境內。為紀念1939年4月發生在釣魚臺附近的震驚中外的“太河慘案”而易名為太河水庫。1939年4月,-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指使秦啟榮在博山襲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游擊隊,慘殺
樵嶺前風景區位于淄博市博山城西南8公里的樵嶺前村一帶,景區內峰巒迭翠,飛流疊瀑,素有“天然公園”之稱。主要由朝陽洞,王母池和淋漓湖三個自然景區組成。三處景點由一條迂回曲折、峻險奇迷的山谷連接,兩旁危巖陡峭高達40多米,谷
風景秀麗的五陽山景區前臨淄河,后依孝水,主峰海拔688.5米,因“平安寨”、“蛟龍寨”、“醉酒臺”、“鳳凰臺”、“擂鼓臺”五個山峰簇擁向陽而得名,方圓6平方公里。這里自然植被優良,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環境優美,氣候
白石洞景區位于博山城西四里的秀麗山谷之中,包括白石洞、和尚坊、九龍山谷、姚家山谷四個景點,這里山多白石,巉巖欲附墜。洞在山半,有龍神祠。林壑幽深,間以楓樹。每逢歲寒,霜葉松濤點綴其間,誠佳境也。明清寺廟風格的古建筑群——
趙執信紀念館趙執信紀念館(因園),位于淄博市博山區中心路東首,后樂橋南,毗鄰范公祠,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執信,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生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卒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74年),山東省
源泉自然風景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東南部,面積53平方公里,是國家級水源保護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賜予源泉旖旎瑰麗的獨秀風光。這里群山環繞,層巒疊翠,甘泉噴涌,淄水清碧,其山高、谷深、林茂、灘淺、石怪、泉清、魚肥、水美
山博景多,辰巳山前,淄河水三支交匯,田園豐潤,西行數里,淄河北岸一山形似金牛藏于數峰之間,故名曰金牛山。山上亭臺樓閣,多在峭壁懸崖,蒼松翠柏中隱見。拾級而上白云洞、凌霄洞,洞洞相連。登摩崖云路至“喚龍門”前,擊拍回音,聲
石門景區位于博山城區西北部,景區以“山重而多奇,水豐而秀麗”為主要特色。其山,絕壁突兀而立,村莊房舍隨山勢所建,錯落有致。該景區主要包括石門、鎮門峪水庫、“齊魯會盟”、夾谷臺十八盤、“小黃山”、龍灣、峪口水庫和下惡老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