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蒙旅游區蓮花山南部有一山坡,以石擊之,則發出咚咚的鼓聲,即使在一里路外的馬路上,仍清晰可聞。這就是天鼓。天鼓東南20米處,有一巨石懸空,呈東北西南方向,長6.5米,寬5米,石重約百噸,人以一指頂其南端可上下搖動,故名
白石屋位于蒙山天蒙景區海樓東南麓,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兩個自然村。抗日戰爭時期,這一帶曾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后勤機關經常活動、駐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眾日報》印刷所都曾長期駐扎在這里,至今遺址猶存。《沂蒙山小調》誕
大青山向西北不遠的鵝頭嶺東側,有原0山東分局所屬姊妹劇團團長辛銳烈士墓舊址。辛銳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0中央山東分局所屬“姊妹劇團”團長。1941年11月30日,她隨部隊反“掃蕩”,在大青山以北的貓頭山受重傷,不能行走,被
天景湖又名許家崖水庫,建于1959年9月,是山東省第四大水庫,可謂“截斷溫涼河,高峽出平湖。青山環碧水,天塹成通途。”大壩長1209米,高32.2米,是灌溉和人畜用水的重要源泉,“一庫鎖住千山水,萬頃旱地變良田”,下游可
八卦連環洞位于費縣玉環山西側,上至玉皇頂,下至玉環莊,南連仙水洞,北接南天門,方圓約千畝。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易人,松柏茂密,奇松怪石,有藏寶洞、雙門洞等八洞之多,既有天然形成的大石佛,又有令人稱奇的石仙;有華山似的步云梯
在費縣城西北10公里處的上冶鎮南,浚河西岸,有一座古城遺址,便是費阝國故城。故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周長6公里,面積約234平方公里。故城南半部土地平坦,是當年王府和市井所在地。隨處可見一些古代瓦礫
叢柏庵重建于明朝嘉靖39年,以側柏密集而得名,是臨沂市唯一的一處尼姑庵。庵門牌匾上的題字出自全國四大名僧之一、山東佛教協會會長沙門能闡手筆。庵內有千年銀杏、響水泉、連理柏與古藤、碑廊、三圣殿等景點。銀杏樹是隋唐時期的,距
五龍湖風景旅游區位于平邑且城西南約10公里處,現已被省水利廳命名“省級水利風景區”。其背依風景秀麗的五龍山,前儋碧波萬傾的五龍湖,周圍有蜿蜒起伏的山巒環抱,依山傍水,陽光沙灘,景色怡人,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又擁有大量
子山位于平邑縣城南41公里處魏莊鄉境內。景區中山青水秀,峰怪石奇,松柏常綠,自然景觀優美奇特,自南向北依次是大蒼山、曾子山、富貴頂、透明崮、印荷山等諸峰。曾子山腳下南武城村是儒家四圣之一宗圣曾子的故里,又是曾點、羊祜、羊
天寶山景區位于縣城東南30公里處的地方鎮境內,素稱黃梨之鄉,4.2萬畝果園連成一片,是全省四大黃梨產區之一,春華秋實,四季宜人。每年陽春三月,梨花盛開,漫山遍野,鋪雪堆玉,間以桃紅、柳綠、松青,把天寶山裝扮得更加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