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廟位于莘縣縣城內。伊尹,名摯,商初大臣。《孟子·萬章上》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其生于空桑,長于伊水畔,成年后曾躬耕于九莘之野。清光緒十三年(1887)《續修莘縣志》載:“莘之北門曰伊尹田,伊尹田之北八里有莘亭,世
秦皇堤俗稱秦堤,歷經2000余年,其位置西起莘縣觀城鎮郭海和櫻桃園鎮田河之間,向東依次經過莘縣櫻桃園鎮、古城鎮、朝城,與金錢河平行,一堤一河,成為莘縣和陽谷的自然縣界。據《莘縣水利志》載,東漢永平12(公元69年)王景、
三槐堂是宋朝一代名相王旦家族的宗祠,坐落在莘縣套廟王莊村。蘇東坡在《三槐堂銘》中寫道:“魏公之業,與槐俱蔭。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蔭滿庭。”史載王旦的父親王佑官至兵部侍郎,雖有經世之才,但仕
聊城大學坐落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范館。1970年山東師范學院遷至聊城辦學,1974年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經國務院
南陳遺址位于茌平縣杜郎口鎮南陳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發現,表面為灰土,四周散布大量龍山至漢代的陶片。1980年秋天,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和聊城地區文化局、茌平縣圖書館聯合對南陳遺址進行發掘
莘縣相莊遺址位于莘縣莘城鎮相莊村東,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莘縣相莊遺址為唐代古文化遺址,面積為12000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0.5 -3米,遺存埋藏較為豐富,遺址先后出土各類文物60余件。出土的器物中有銅佛、陶器、三彩
鄧廟畫像石墓,為東漢時期漢畫像石墓。1998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較為珍貴的畫像石35塊及少部分隨葬品。該墓是魯西北地區正式清理發掘的一座東漢時期的大型多室石砌畫像石墓。墓坐北朝南,方向偏西11度。雙寐室東西并排,
堠堌漢墓 (又名青龍山)位于聊城城西北35公里斗虎鎮堠堌村西,山下有一青龍山小學 。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堠堌漢墓冢為圓形,高16米 ,底圍長350米,占地約3000平方米 。《堂邑縣志》曾載:“堠堌冢在城北五十里,大邱
武訓祠位于冠縣柳林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訓墓及祠堂是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訓的墓葬及祠堂。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武訓病歿于臨清御史巷義學內,遵從他的遺囑安葬于他所創辦的第一處義學“崇賢義塾”東側,光緒二十九年(1903)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位于冠縣老城南北大街中段路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街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 “三·一八慘案”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張夢庚就出生在這里。南街民居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共三處院落。南街民居1、2號院落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