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張秋鎮南街,東距古運河約70米,由山東、陜西兩省商人集資合建。現存建筑主要有正殿、配殿、戲樓、山門等,整體為歇山式斗拱建筑。會館現南北長32米,東西寬40米,占地總面積約1280平方米。山門為三開間,后與戲樓連為一體
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幾千年豐富而獨特的酒文化,陽谷于2010年建成景陽岡酒道館暨中國歷代酒器陳列館,酒道館以古典名著為依托,史料豐富翔實,收-代珍貴酒器文物2000多件。它涵蓋了酒文化的起源、發展、演變和興衰史,收藏了大量的
“迷魂陣”村位于陽谷縣城東北6公里處。是一對奇特的小村。南村叫大迷魂陣,北村叫小迷魂陣。大迷魂陣村小,而小迷魂陣村大。小迷魂陣,一直保持著奇特的建筑格局,村莊的布局不是平面展開的,而是呈新月形,兩條主要街道按弧形由東北而
七級鎮位于陽谷縣的東北部,位于陽谷、東阿、東昌府三縣(區)交界處,距陽谷縣城26公里。古鎮交通便利,省級公路258線聊位路貫穿全鎮鎮內,北距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市區15公里。七級作為運河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給后人
魯莊村位于陽谷縣城北十八公里石佛鎮。據《漢書》和有關資料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指揮弟子在谷城(今陽谷)發明造紙,后人稱其為“蔡侯紙”即“谷紙”。谷紙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據考,蔡倫從小在皇宮當太監,后由小黃門升遷到尚方令的
陽谷坡里天主教堂是位于山東省陽谷縣城北17公里定水鎮坡里莊的大型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陽谷教區(1933年成立)的主教座堂,山東省西部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管理陽谷、莘縣、范縣等六縣教務,F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教堂始建于1
海會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陽谷縣阿城鎮東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后經乾隆、光緒年間兩次擴建續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樓閣連亙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為華北五大寺院之一。該寺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原有殿宇樓閣168間,2001年僅存
陽谷文廟,座落在景陽岡酒廠居民小區。距老城大隅首約200米,南臨紫石街,北鄰棋盤街,東鄰獅子樓園區,西鄰景陽岡酒廠居民區。文廟即孔廟,又稱圣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以后通稱文廟。舊制,“府州縣皆建孔子廟庭而學官附焉!
教場鋪遺址位于山東省茌平縣城南20公里樂平鋪鎮教場鋪村西南高地上。相傳戰同齊孟嘗君曾在此設主練兵場而得名。遺址土山稱金牛山,古稱茌山,秦在山下平地設茌平縣(今茌平縣南)。從2000年開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省
韓氏家族墓地位于山東莘縣董杜莊鎮。韓氏家族墓地是唐代魏博節度使韓允中與其父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韓國昌的家族墓地,當地人稱為“韓王墓”。韓氏先世為河南汝南人,世為魏將,國昌官至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