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華夏遠古文明——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于1973年,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利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豐富內涵
余姚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位于工商經濟發達的寧紹平原中心。面積1527平方公里,人口83萬。全域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裕,雨量豐沛。余姚秦時置縣,史有“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之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
仙水巖的懸崖峭壁上散布著數百座距今2600多年的崖墓,這些洞穴大小不一,里面陳放著古棺,有單洞單葬、單洞群葬和聯洞群葬。現已發掘出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種陶器、青瓷器、絲麻織品、樂器、木竹器200余件,有些是稀
上清古鎮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該鎮屬龍虎山風景區,距鷹潭市區25公里。古鎮依水而建,周圍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優美。古鎮上名勝古跡很多,長約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留候第、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景點。沿河
天師府位于上清鎮,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原建于龍虎山下,后遷于上清。張天師的名號已傳到63代,是我國最長的受皇帝冊封的一姓嗣教,民間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之說。張天師本名張道陵,據說是張良的八世孫。傳說他身長九尺
龍虎山位于鷹潭市郊,是道教發源地,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當年就是在此修煉得道的。龍虎山的外貌和武夷山相似,都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乘竹筏在瀘溪河上看兩岸的山景感覺非常棒,而古越人的崖墓懸棺、升棺表演也是很奪人眼球
鷹潭概況簡介鷹潭是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間福地”而聞名天下。境內著名的龍虎山以其道教祖庭、丹霞地貌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成為世界級旅游勝地。此外還有嗣漢天師府、白鶴湖、鬼谷洞、香爐峰、三陽
青原山位于吉安市河東鄉南境。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巒連綿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峽共30余處,噴雪,虎跑、珍珠、水三疊等飛瀑流泉,并瀉于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華蓋諸峰,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縣富水河畔,村里的明清老房子、老街保存得很完整,也沒有什么牽強附會的仿古建筑,還能看到一些紅色革 命的遺跡,值得花上小半天去逛逛。游玩古村,最好有導游同行,這樣才好更清楚地了解村中建筑的故事。從游客中心順
廬陵文化生態園位于吉安中心城區北端,是當地很值得一逛的城市公園。生態園內以廬陵文化為主線,有一些后來修建的相關人文景觀。景區內有不少移栽至此的名貴樹木,有山有水,生態風光也很不錯,適合休閑走走逛逛。整個生態園更像一處開放